源起香港 輾轉台灣 情迷德國 沉澱澳洲 未捨英倫
看一次花開
等一次花落
一個香港人的隨風脈動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鐘樓怪客(二)

從搖搖板下來,
他沒啍半句,
就咚咚咚的下樓。

我有點迷惘,
這個忙好像幫完了,
又好像還有下文,
於是跟尾狗似的追著他。

到了地面禮拜大堂,
他沒有停,
樓梯通到地牢,
回頭,
看到我跟著下去,
似乎有點意外。

"對不起,你還需要幫忙嗎?"
我只好問。

"噢,沒有,就這樣,謝謝你。"

"不必客氣。"

"那傢伙聖誔節總會昏睡,
一個人其實也可以,
兩個人好些,
以前有很多小孩,
也不來了。"

他邊說邊引我進入一個小辦公室,
我猶疑著想要說再見時,
他說要給我泡杯咖啡,暖和一下。

德國人談話時,
目光總是直直的看著你,
十分坦蕩,
四目交投得很徹底,
我是我,你是你,
獨立得銅牆鐵壁,
中間很清澈。

是個很端正,整整齊齊的老先生,
眼沒瞎,咀沒歪,背沒駝,
沒有雨果的故事,
也沒有奇情的空間,
不必裝模作樣,
也不必胡思亂想。

然而,
看德國人由冷變暖很有趣,
是我樂此不疲的遊戲,
暖和的德國老人像老舊了的蒸氣機,
久不久,會冒出一點很複雜的睿智,
而且所有東方女人都戀父,
這咖啡,
是要喝的。

小辦公室連著教堂的另一扇入口,
看來是寶物室和存放石棺的地下室,
在這年代,
這個 Bell Ringer,
變成‘看更’。

他一邊冲咖啡,一邊找東西。

"以前都有糖菓和朱古力,
小孩打完鐘,都會來這裏找.....
對不起,沒有東西款待你。"

除夕,
我要在這裏,
和老先生一齊回望前塵往事嗎?

在澳洲,
天天找歷史找線索找答案,
在歐洲,
望遠鏡裏浩如烟海的遺產。

故事很多人物很多,
這鐘樓是個枝節但也是一個細碎可愛的主題,
我沒有勇氣再爬上去,
問他有沒有鐘樓的圖畫。

他很意外,
但喜孜孜的把一個大文件盒取下來,
是幾年前維修的檔案。

他說工程師想辦法,
看看要不要把搖搖板加上繩子,
可以讓他在樓下一個人拉繩操作,
就像其他教堂一樣。

因為要改動地板,
而且說聲音會弱一丁點,
很多人就反對了,包括他。

結果只有基本的維修,
但也加了一個軸輪,
一個人也可以很易操作,
控制兩邊。

“你不覺得那木板很聽話嗎?”

“是的,輕鬆得很。”

檔案很詳細,
老先生告訴我,
每隔五年幫忙維修,
現在也會做一個,
如果能有孫子一起的話。

“真的嗎?
太好了,
我把兒子帶來幫忙!”

“真的嗎?
我想了一些設計了,
不是打鐘,是幹別的活。”

一個約定,
一個教堂裏的約定
一個德式的約定,
認真,誠懇,踏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