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香港 輾轉台灣 情迷德國 沉澱澳洲 未捨英倫
看一次花開
等一次花落
一個香港人的隨風脈動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可頌和拿鐵

因為一些小固執小堅持,
我常常是一個土包子......
昨天,
我頭一次踏進台灣的 "星巴克" ,
幾個台灣朋友嘖嘖稱奇,
完全拒絕相信我這個對於她們來說,
充滿國際視野的後殖民地人,
三年來沒有光顧過這裏的星巴克!

台中是個咖啡館和餐廳的天堂,
租金便宜, 台中人相對悠閒,
街頭巷尾的咖啡館有波希米亞的, 有裝模作樣的, 有樸實誠懇的, 有小資情調的....
我的選擇何其的多, 何其的豐富多姿,
無論如何我沒想到要光顧星巴克這種侵略全球的惡霸.

可是, 我昨天和朋友相聚的星巴克,
早上十點,
莫名奇妙的座無虛席, 生意好得令我十分困惑,
服務員咧著咀很美式很誇張地歡迎我,
我卻呆在玻璃柜前不知所措,
因為那些食物名稱太扯了,
我讀著讀著忘了自己想吃什麼,
司康, 可頌, 貝果, 瑪芬,
老天,
Scone, Croissant, Bagel, Muffin,
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字正腔圓地克服了用國語唸著 ""....."" ..... 的別扭,
然後白白痴痴的自個兒笑起來,
服務員狐疑地看著我, 然後問我要什麼飲料,
這次我倒是自在的叫著熟悉不過的 "拿鐵",
盛惠NT$198 (HK$52)
, 太貴了!
我又極為土包的在心裏嘀咕:
"NT$198....可以在這裏的高檔餐廳吃一個十分體面的商業午餐連美味的香醇咖啡."
這星巴克的"可頌""拿鐵"真是他媽的見鬼!

我的台中住所附近,
這一年來連續""了幾間星巴克,
真的是"", 不是"",
那是一幢幢完全獨立而建的星巴克建築物,
霸氣, 時尚, 充滿建築感, 美侖美奐,
看著服務員昏頭轉向但卻嚴謹精密的操作流程,
再看四周的佈局和設計,
我就完全明白這種 "濃縮咖啡要煮23, 拿鐵的牛奶至少要加熱到華氏150, 但是絕不能超過170, 咖啡豆包裝的標籤, 一定要貼在星巴克標誌上方1英吋半的地方"...等等
所要販賣的所謂全球化的"咖啡體驗",
到底玩的是什麼把戲.

因為打從心裏討厭,
所以我完全沒有興趣探究星巴克成功的原因,
正如早一陣子我沒有半點興趣閱讀賈伯斯 Steve Jobs 如何 "偉大" 的原因,
去年在歐洲探親,
無論是大英博物館或科隆大教堂,
總之任何名勝入口那無一例外的星巴克就令我無名火起,
就像香港地鐵上人手一phone的令我悲涼.

也許是我對生活原則太沉重,
也許是我太個人主義, 太偏執太討厭權威,
在台中星巴克明亮的落地大玻璃旁,
在舒適的沙發椅裏,
和朋友言笑晏晏的同時,
我咀吧裏的 "可頌" 真是味同嚼蠟,
那重得要命的大 "馬克" "拿鐵" 也令我的咖啡粗糙無比.

NT$198的撈什子 "咖啡體驗",
根本沒有任何讓我再去重覆的理由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一月的顏色

眾所周知,
台灣有兩種顏色 : 藍 與 綠,
明年一月的總統大選,
我這個歪打亂撞的香港人,
手裏也有神聖的一票,
在台灣,
有票不去投, 簡直是個不具備現代文明基因的草包,
放棄 "前途自決" 的權利,
很丟臉的,
所以好歹也得挑個顏色.

不過, 無論藍或綠,
中間還有深藍, 淺藍, 深綠, 淺綠,
或者深中帶淺, 淺中帶深, 略深或略淺...... 諸如此類, 複雜無比....
搞得我本來的大近視幾乎再加個色盲,
不過我這個香港來的, 有"回歸"十四年的悲慘經驗,
藍色的大一統強國思維當然令我毛骨聳然,
所以挑起顏色來, 幾乎可以用屁股而不必用腦細胞,
綠色綠得再瘀再混濁再醜陋,
不賣中共的帳, 橫曲直豎都比較有前途有希望,
何況有 English Choi 蔡英文這個非典型女人.

她做民進黨的黨主席,
時常令我想起埃及的獅身人面,
用人的理性去馴服一頭野獸,
或者是一個穿著華貴晚禮服的潑婦,
用冰冷去駕馭粗鄙.

陳水扁的貪瀆遺孽, 劇毒萬分,
圍著蔡英文的, 是一堆張牙舞爪的民進黨派系元老,
那是一個以對抗, 悲情和族群仇恨意識為訴求的政黨,
她居然還可以氣定神閒, 從容不迫,
連施明德以她單身未婚的性取向來揶揄她,
她都能夠四両撥千斤.

蔡英文每次論政,
(尤其是那一次和馬英九在電視上的辯論),
都讓人看到她舖陳政治思維的努力,
那種堅持專業, 用心論理的學者態度,
理直氣壯卻又心平氣和,
穩穩的守著立論的精密邏輯卻不失銳利的風骨,
和民進黨一貫煽情媚眾的語言模式大相逕庭,
她用溫和, 說理的風格,
徹底巔覆了這個專門鼓譟民情, 炒作詭辯, 攏賂信眾, 區隔假想敵人的政黨,
不但重建這個千瘡百孔的廢墟,
還賦予一道浴火重生的光芒,
是個才華橫溢的女子,
不過仍然在一個大中華的惡俗裏.

經過一輪的政黨更替,
台灣人的政治水平也真的提昇了,
阿扁傷透了很多支持者的心,
很多像我一般 "師奶論政" 的小英粉絲,
都打從心裏知道台灣政治生態的險惡,
蔡英文的個人形象和風格,
雖然塑造了一種難以言說的政治魅力,
但魅力歸魅力, 實力歸實力,
蔡英文的政治魅力,
只是給我們這些沒有其他選擇的選民,
一個較大的期待, 較多的可能性, 較濶的想像空間而已,
誰都不寄望她是打救世人的宙斯女神,
選她, 只是給她一個機會,
就是這麼一回事.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做個穩奴隸

老媽以前住橫頭磡,
對獅子山情有獨鐘,
當一幢二幢大樓愈迫愈近,
不但截斷獅子的手手腳腳,
還愈起愈高的擋去獅子守護維港的視線時,
她就不時感嘆: 香港遲早行衰運.

林瑞麟民望愈低, 升官愈高,
垃圾政權之垃圾程度, 曠古爍今,
今日香港之 "衰" , 大概已經衰無可衰,
小女子唯一的希望,
就是衰到貼住地下之後,
能夠反彈回來.

然而, 老媽不是迷信先知,
香港的衰運, 實情是歷史的必然,
因為"命運", 或 "國運", 或任何東東芫茜葱的 "運",
都是因為 "格",
主宰一切 "運"的, 是 "人格", "國格", "校格", "黨格".......

魯迅說: "中國歷史上, 只有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而中共領導人也深明管治這個奴隸民族的三味,
告誡洋人:  "中國的人權, 就是吃飯權."

香港英殖才百多年,
制度理性多少懂一點,
但政棍們操弄權術,
等待外傭居港權這個政治籌碼,
等得像一泡尿憋瘋了一樣,
判決一出, 政府還未知道上訴是否得到接納,
就一仆一蹗的飛撲出來抽水,
恫嚇港人, 我們"豪唔起", "養十幾萬外傭唔起",
鼓動香港人要 "愛護" 香港,
捍衛有飯食, 有工開的生物權利.
香港人不必港人治港, 而是闀人自閹,
中央要盡快干預, 以人大為至高的真理,
審議和制度理性?
放屁!!
"沒飯吃還充法治人權的大頭鬼!"

香港人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裏,
徹頭徹尾的俗世功利主義,
中國人沒有世俗生活以外的 "超越意識" ,
不明白什麼是 "終極關懷",
一切以"身"的安頓為依歸,
造成"有一口飯吃就行" 的極端世俗化人生態度,
中國人最大的願望,
就是魯迅所說的: "但求做個穩奴隸".

中國專制政治三千多年,
奴隸傳統和專制政權互為表裏,
而歐洲大部份的封建政權只有幾百年,
他們的民主憲政,
由文藝復興到法國大革命,
搞了三百多年才臻完善,
還要有希獵形式理性和宗教原罪論為基礎,
所以是完全兩種不同程度的文明進程.

奴性中國人和香港人所關心的,
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低頭扒完飯之後,
稍稍有智商的, 會抬頭看看主子有沒有施捨一點自由和人權,
其他的就去 "拉" 和 "睡".
高階文明的人,
由生理需要,
很順理成章地提昇到精神和自我需要,
用自由, 人權和法治來自己掙飯吃,
並以此捍衛掙飯吃的普世平等權利和價值.

在城市論壇裏,
人權監察的羅沃啟先生,
愈講愈氣短,
愈講愈孤單,
他要對著只有胃袋和肛門的人,
解釋屬於腦袋的"精神核心價值",
真是吃力透了,
我在電腦前看得背脊直發涼,
唯有心裏頭安慰羅先生:
"算了吧, 文明進階不同,
就像一隻馬騮要教一隻狗用手指剥香蕉,
是徒勞無功的!"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便利商店

台灣是全球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地方,
大約每2,500人有一間, (香港約6,500人)
即是說, 人口約四萬的太古城 (或美孚) 如果在台灣,
屋苑裏會有 16 間7仔和OK !

可想而知,
密度愈高,
便利商店就愈便利,
最終的結果是囊括了現代人一切生理上心理上生活上,
所有狗屎垃圾的便利需要.

本著地球人的良知,
我長期抵制見鬼的連鎖店,
在台中生活,
最讓我輕鬆愉快的就是那些連鎖超市連鎖百貨連鎖餐廳,
連來連去都連不到我,
光是這種社區消費的心情就讓我感覺良好,
益壽延年.

然而,
這些舖天蓋地的便利商店,
卻完全穿透我的生活,
那並不是我的物質消費生活,
而是我作為一個都市人具體要"操作" 的生活 ,
我可以不買它們的東西,
但我卻不可能不入去"辦事",
甚至不可能在日常生活的語言中不提及它們,
因為我和台灣朋友的約會地點, 行車路線,
常常都是以便利商店所在的位置來做方向座標的.

我去便利商店交水電瓦斯電話保險.....
維持我的基本生活機能,
這些定期費用,
月經似的,
遲個十天八天就令我神經緊張,
因為總是又封又截又鎖, 紅色警告連連!
(台灣公營事業以前都是國營的, 官府習氣極重 )
相比之下, 香港的水務署, 電燈公司和煤氣公司等等,
真箇是觀世音菩薩,
所以我這種人在台灣,
如果沒有便利商店繳費的便利,
一定會活得狼狽不堪, 焦頭爛額.

可是, 便利商店的便利繳款,
已經遠遠超出這些經常性的公共服務,
如果我想搭火車想聽馬友友想看賽德克想看動畫清明上河圖,
想影印想傳真到香港想提款想訂書訂雜誌訂布料毛線等等任何太陽底下的東西,
大部份宅急便公司都和便利商店掛鉤,
在那裏交收和付款,

不過, 便利商店真正征服全台灣社會的,
是那些洋洋灑灑, 中西日韓, 氣象萬千的便利餐,
我從小因為受老媽三餐的愛護  
光是看到那些便利餐就令我倒八輩子的胃口,
但台灣朋友個個都是吃便當長大的,
(傳統學校早習和晚習一日起碼兩餐)
我許多高貴典雅的上班媽媽朋友,
都是便利商店裏的便利餐消費群,
更不要說年青人, 獨居的單身男女和無飯夫妻.

這些便利餐,
事實上已經薯片化, 或者零食化,
台灣人三時五刻就入去祭一下五臟,,
飲食隨時間的便利而"便利"起來,
三餐的觀念愈來愈模糊.

和香港侷促的環境不同,
台灣的便利商店,
(除了台北),
很多都有寬敞明亮的空間,
舒服的桌椅,
清潔衛生的廁所,
甚至有電腦可供上網,
有報章網誌可以瀏覽,
便利男女可以便利地邂逅,
便利地買個避孕套,
便利地訂房間去睡,
便利地去玩去看電影,
便利地結婚,
然後便利地打發孩子到便利商店去覓食.

深夜的便利商店更是乖乖的不得了!
那是任何一個社區的聖殿,
活像一盏明晃晃的捕蛾燈,
午夜上網的宅男宅女遊魂族,
夜貓工作族或消遣族,
在拍拖或剛做完愛的月光族,
都會四方八面的從各個角落滙集到便利商店裏,
尋找各自的補給品.

便利商店,
是我客居台灣的一部天書,
一個解讀台灣社會,
連結這個便利時代的定位解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