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香港 輾轉台灣 情迷德國 沉澱澳洲 未捨英倫
看一次花開
等一次花落
一個香港人的隨風脈動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便利商店

台灣是全球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地方,
大約每2,500人有一間, (香港約6,500人)
即是說, 人口約四萬的太古城 (或美孚) 如果在台灣,
屋苑裏會有 16 間7仔和OK !

可想而知,
密度愈高,
便利商店就愈便利,
最終的結果是囊括了現代人一切生理上心理上生活上,
所有狗屎垃圾的便利需要.

本著地球人的良知,
我長期抵制見鬼的連鎖店,
在台中生活,
最讓我輕鬆愉快的就是那些連鎖超市連鎖百貨連鎖餐廳,
連來連去都連不到我,
光是這種社區消費的心情就讓我感覺良好,
益壽延年.

然而,
這些舖天蓋地的便利商店,
卻完全穿透我的生活,
那並不是我的物質消費生活,
而是我作為一個都市人具體要"操作" 的生活 ,
我可以不買它們的東西,
但我卻不可能不入去"辦事",
甚至不可能在日常生活的語言中不提及它們,
因為我和台灣朋友的約會地點, 行車路線,
常常都是以便利商店所在的位置來做方向座標的.

我去便利商店交水電瓦斯電話保險.....
維持我的基本生活機能,
這些定期費用,
月經似的,
遲個十天八天就令我神經緊張,
因為總是又封又截又鎖, 紅色警告連連!
(台灣公營事業以前都是國營的, 官府習氣極重 )
相比之下, 香港的水務署, 電燈公司和煤氣公司等等,
真箇是觀世音菩薩,
所以我這種人在台灣,
如果沒有便利商店繳費的便利,
一定會活得狼狽不堪, 焦頭爛額.

可是, 便利商店的便利繳款,
已經遠遠超出這些經常性的公共服務,
如果我想搭火車想聽馬友友想看賽德克想看動畫清明上河圖,
想影印想傳真到香港想提款想訂書訂雜誌訂布料毛線等等任何太陽底下的東西,
大部份宅急便公司都和便利商店掛鉤,
在那裏交收和付款,

不過, 便利商店真正征服全台灣社會的,
是那些洋洋灑灑, 中西日韓, 氣象萬千的便利餐,
我從小因為受老媽三餐的愛護  
光是看到那些便利餐就令我倒八輩子的胃口,
但台灣朋友個個都是吃便當長大的,
(傳統學校早習和晚習一日起碼兩餐)
我許多高貴典雅的上班媽媽朋友,
都是便利商店裏的便利餐消費群,
更不要說年青人, 獨居的單身男女和無飯夫妻.

這些便利餐,
事實上已經薯片化, 或者零食化,
台灣人三時五刻就入去祭一下五臟,,
飲食隨時間的便利而"便利"起來,
三餐的觀念愈來愈模糊.

和香港侷促的環境不同,
台灣的便利商店,
(除了台北),
很多都有寬敞明亮的空間,
舒服的桌椅,
清潔衛生的廁所,
甚至有電腦可供上網,
有報章網誌可以瀏覽,
便利男女可以便利地邂逅,
便利地買個避孕套,
便利地訂房間去睡,
便利地去玩去看電影,
便利地結婚,
然後便利地打發孩子到便利商店去覓食.

深夜的便利商店更是乖乖的不得了!
那是任何一個社區的聖殿,
活像一盏明晃晃的捕蛾燈,
午夜上網的宅男宅女遊魂族,
夜貓工作族或消遣族,
在拍拖或剛做完愛的月光族,
都會四方八面的從各個角落滙集到便利商店裏,
尋找各自的補給品.

便利商店,
是我客居台灣的一部天書,
一個解讀台灣社會,
連結這個便利時代的定位解碼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