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香港 輾轉台灣 情迷德國 沉澱澳洲 未捨英倫
看一次花開
等一次花落
一個香港人的隨風脈動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頭未梳成不許看

張愛玲又有遺作要出版了,
唉!

這一次是"異鄉記",
是一個由上海到溫州的旅遊扎記,
不過那只是一個八十頁的斷簡殘篇,
正確地說,
是張愛玲構思小說的筆記.

上次宋以朗出版 "小團圓",
出版前的文宣舖天蓋地,
兜兜轉轉的把這個行為合理化,
我愈看愈生氣,
也為張愛玲很難過,
她成為宋以朗的金礦,
莫說是小說草稿,
一封信箋一個字條,
都是隨時可以兌現現金的支票.

"小團圓"寫得不好,
召人說長話短,
七七八八的評論,
有衝著她這愛情史本身的故事,
也有衝著她舖陳故事的功夫.

"頭未梳成不許看",
既然張愛玲的遺願要銷毀"小團圓",
當然就是因為很不滿意這一部作品,
她很努力的,
要在死前為自己這一情愛,
梳理出一個脈絡,
可惜故事綿綿, 生命苦短.

當然,
她死了,
無從抗議.
她說"不許看",
人們愈要細看,
我們都有無窮盡的偷窺慾.

一個才情絕世的女子,
經歷名門家世的破敗,
在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
和一個倜儻卻也風流的漢奸的短暫婚姻,
末了幽居美國二十年,
以最純粹最徹底的孤獨, 冷漠, 沉默和遺世的超然,
來回應她在文學世界裏愈發昂揚的名聲,
這身世和大隱於世的神秘太有魅力了.

我是張迷,
迷她的文字,
更迷她淒美孤絕的人生,
她道盡人世間那沒法言說的虛無和憂傷,
我最喜歡讀小說時,
那種曉風殘月, 今夜酒醒何處的悵惘.

張愛玲於我,
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影像,
才華的深處, 是在萬丈紅塵以外的境域.
她一個人在美國死去多日才被發現,
骨灰不留人世,
連半闕哀歌, 半句訃文也不要,
徹底成就了那藝術高處的莊嚴,
夏志清的文學史,
就把她放在曹雪芹之後的小說家.

小團圓我不買, 也不看,
異鄉記更不消提,
打後大概還會有她的信函, 筆記,
甚至去超市的購物清單....
她死後, 人生不斷的被商業顯影,
十多年來, 她重重的帷幔被剥落,
我不但沒有狗仔隊的八卦胃口,
每一個顯影的鏡頭,
都讓我心有戚戚然,
十分不忍.

張愛玲,
對不起,
往事,
並不如煙......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