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在澳洲,
英文自然也沾點澳腔,
不過,
最大的影響,
是學他們愛上朱古力。
澳洲朋友說,
我愛上朱古力,
證明我和澳洲人一樣,
有兩個嚴重心理問題。
(其實是同一個)
第一個是苦悶,
第二個是性苦悶。
她說很好解決,
因為所有澳洲男人都有同樣問題,
我隨時可以找她給我介紹幾個像樣的。
真好,
讓她這樣指點迷津,
我的性問題有了那麼一個朱古力指標。
歐洲因為聖誕節,
大街小巷漂亮精緻的朱古力特別多,
但我壓根兒忘記要買來嚐,
所以根據澳洲朋友的說法,
我現在大概沒有性苦悶的問題。
直至看到這個朱古力咖啡店。
我每天的午餐很講究,
總是精挑細選,
不是食物,
是街景,
但那些美麗動人的朱古力小球,
令我馬上放棄了其他。
朱古力 menu 是一本書,
整整 30 多頁,
詳細介紹每種朱古力各式各樣的材料,製造特色,口感,甜度,滑度...... 等等。
顧客看來都是熟客,
店主都知道他們的口味,
她第一次問我時,
我才看到第四頁,
第二次,第十五,六頁,
於是她就沒有再理我了。
那些林林種種的名堂,
乖乖,像紅酒般考究到極,
我東西南北,胡亂點了一堆。
因為投錯胎,
在粗鄙庸俗的功利文化裏長大,
對任何形式展現出來的精緻,
當然十分鐘愛,
把送上來的那堆美麗小東西,
逐粒端在掌心,
珠寶般鑑賞。
這些朱古力,
和進食無關,
味蕾只是全部審美的最後牽連,
連結局也不是,
不過是要引發種種心情的漣漪 。
那絶對是品嚐紅酒的姿態,
一小口一小口,
都是一種敬虔,
再讓糖份在你身體裏發情,
真箇是意亂情迷,
我終於發現朱古力的秘密,
也明白這苦悶的偉大道理。
然而,
到底那裏是因,
那裏是果?
我在哲學大國,
條條脈絡,
得步步推敲,不可含糊。
吃著推敲,
推敲著吃,
往事如煙,
苦澀的咖啡, 加黏膩的朱古力,
是苦也是甜,甜中的苦, 苦中的甜,
味覺變成哲學,
哲學裏再潛藏幽秘的情懷。
找個男人,
找個片段,
找個真理,
地老天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