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我,
什麼是< "投入" 而沒有 "溶入" 當地的生活>.
的確, 我很 "投入" 當下的台灣生活,
活躍在台中這個華德福社群裏,
大家都知道, 有這麼一個忙碌的"香港媽媽",
凡事都插手插腳, 不甘後人.
我喜愛團體, 因為團體多元, 有菱有角, 好玩,
在團體裏, 我很自在, 自得.
這就是 "投入" 吧!
但真正要 "溶入" 當地的生活,
相信問世界上任何一個移民家庭,
都會告訴你,
很難,
那是第二代的事情,
"溶入" 是 "同化",
"同化", 要貫通語言, 神經系統, 消化系統.
我的孩子常常吃到饅頭, 海苔, 豆乾,
他們的舌頭, 有台灣味,
我的孩子說國語, 不是普通話,
裏面有閩南語的語法和音調,
他們的語言, 有台灣腔,
我的孩子知道地震時房子會搖,
他們的血脈裏, 有台灣人的危難意識.
他們很 "溶入" 台灣的學校生活,
他們上課下課, 做很地道的台灣學生,
溶入就是溶入,
比他們老媽子的 "投入" 但沒有 "溶入", 簡單得多了.
台灣和香港同是中國人的社會,
文化的差異,
是在一些細微而委婉的地方,
而最有趣的是,
香港社會的整體運作,
滲和著英國的風貌,
而台灣卻有一種淡淡的日本味.
在澳洲和歐洲生活時,
我常有一種錯置的孤寂感,
但在這裏,
雖然有點陌生, 卻並不疏離,
中國人的社會,
總是愛熱鬧, 愛吃, 愛吹牛, 愛八卦, 愛說三道四.
當然,
任何一個族群, 都會有一些特質,
也會對另一個族群有一些觀點或偏見,
例如香港人破爛的普通話,
香港人高分貝的談話,
香港人在捷運裏大刺刺的坐在 "博愛座"上,
一言以蔽之,
香港人的文化, 文明, 和中文水平,
都很差,
不是嗎?
連一間像樣的書店也沒有!
連讓座給有需要的人這個基本的文明禮儀也不懂!
說香港人文化水平差,
陳冠中和馬家輝會說:
那要先定義什麼是 "文化"!
菠蘿飽是文化? 廟街是文化? 住好D是文化?
在台灣生活,
我絶少提及香港,
尤其不作任何社會和政治比較,
我比較希望淡化我的 "香港人"身份,
這樣會比較舒服, 比較 "可持續發展",
對當地人有最大的尊重和欣賞,
也不會不自覺的, 流露傲慢與偏見.
不過, 這只是我的主觀努力和意願,
雖然我的國語幾可亂真,
還夾雜台語,
雖然我的行為習慣, 和大家沒有兩樣,
但當一些獨特的想法, 作風, 觀點出現時,
註腳還是, 因為"我是香港來的", 所以.....
這是一種沒有, 也沒法子, 也似乎沒有需要, "溶入"的狀況.
最近, 學校在搞大型活動,
我很積極參與,
其中一部份,
是協助另一位媽媽的文宣工作.
她很能幹,
所以我被分配的, 是一個頭頭尾尾的跑腿角色,
可是過程中, 她有別的事情在忙,
所有文字的訊息, 都變成由我上陣.
她們並沒有特別看不起我,
只是沒有太大的期望,
因為一般香港人的破爛國語,
又夾雜奇形怪狀的英文,
感覺上中文"好極有限",
所以我的文宣, 令她們十分驚訝,
從而對 "香港人的中文程度",
刮目相看!
當然, 我沒有澄清,
我的中文,
好過一般香港人九條街,
一點代表性也沒有!
不過也正正是這些異地文化差異的夾縫和空隙,
產生一些互相對看的觀點,
合理也好, 偏見也好,
讓我在這裏的生活,
俯拾皆有趣味和驚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