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香港 輾轉台灣 情迷德國 沉澱澳洲 未捨英倫
看一次花開
等一次花落
一個香港人的隨風脈動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地震心情 (之二)

因為沒死人, 這次地震沒有半點新聞價值,
就像老天爺放個小屁, 一陣輕風就過去了,
台灣人個個給地震嚇大,
不像我, 見識少, 大驚小怪.

那天地震完之後, 因為餘震我一整晩都睡不踏實,
盯著天花板胡思亂想,
很多種'萬一'在腦海裏翻騰,
半夜乾脆爬起來亡羊補牢, 執拾'災難包',
水啦, 乾糧啦, 電筒啦, 小刀啦, 葯品啦...
水要一公升呢, 還是兩公升? 電筒要電池的還是兒子那手力發電的....
左思量右計數, 東翻西找, 忙了半晚.

第二天送孩子到學校時, 順便向這個地震島的島民,
打聽一下地震來臨時, 是否有些民間智慧,
是我這個外邦人不可不知的.
大家也很熱心的教我一些大小貼士,
小貼士例如災難包裏最好有女士衛生用品,
萬一血流成河, 地震沒震死但自己先嘔心死,
大貼士例如某某建築商的房子千萬不能買, 地震保證垮下來....


經一事長一智, 我是經一震, 長了好幾智,
我發覺,
人類的死亡, 固然是一個無可拂逆的宿命,
但隨時隨地要面對天災, 是把死亡這個似遠似近的現實,
隨時zoom in到眼前的訓練,
如果懂得影照靈魂, 那是十分深刻的,
這種深刻, 香港人去好多年佛堂, 也不一定明白.

這一種宿命的感覺,
會讓人多少懂得謙卑,
再偉大巍峨的建築, 可以頃刻成為廢墟.

這一種居安思危的感覺,
會讓人多少懂得人生進退的分寸,
你可以追名逐利, 醉生夢死, 但也知道一切應該雲淡風輕,
你知道天災面前, 人人平等, 無分貴賤,
你明白再交惡的鄰居, 生死之間可能命運與共, 唇齒相依.

台灣人生於憂患, 政治上有中共的威脅,
地理上全島位於活躍地震帶, 又東臨太平洋, 水災風災是家常便飯,
又偏偏是一個島,
島, 有一種孤絕的無奈,
島, 有一種茫茫的淒然....

所以, 台灣人有一種悲情,
台灣選舉的沸沸揚揚, 就是這種悲情的戲劇化表現,
但台灣人也因為政治和天災的危機和孤絕感,
讓她們有一種自力更新的堅毅.

香港背靠租國, 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三歲小孩,
一條菜, 一滴水, 一口飯都要拉著老媽子的裙帶要,
垃圾堆滿了也可以往老媽子懷裏丟,
台灣搞垃圾回收搞得十分出色,
因為垃圾不回收的話, 台灣坐困愁城, 肯定要陸沉,
香港搞到天黑都要靠街邊阿公阿婆收紙皮,
作為什麼國際大都會真是丟人現眼.

我行走於兩岸,
深深體會香港真的是個含著金匙出生的二世祖,
英國佬有眼光, 相中這個水深港濶的小漁港,
營運經商東南西北都順手就腳,
把這隻生金蛋的金鵝養得肥肥胖胖,
但古人有嘉言: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香港的不幸, 就正正是這種安樂,
我們有國際都會的形相有IFC有赤蠟角,
但只有三流城市的氣度和內涵,
我們有國際大都會的金融物流有HSBC有會展中心,
但我們的政府我們的人民, 都目光如豆.

此時此刻,
我的'災難包'就掛在門後,
房子一搖, 我就飛撲過去,
作為一個臨時台灣人,
一個暫住的香港人,
我和全島島民, 分享這一個地震的宿命,
也咀嚼這個危機四伏的人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