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香港 輾轉台灣 情迷德國 沉澱澳洲 未捨英倫
看一次花開
等一次花落
一個香港人的隨風脈動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全輸


我不會咀咒賈柏斯進地獄

因為即使沒有賈柏斯, 沒有萍果,
早晚還是會有個賈柏B, 拿著香蕉雪梨什麼的,
舉世稱雄。

平板是那麼簡約迷人,
瞬間風靡世界,
香港因為高密集, 所以高感染,
Iphone個人擁有率冠絶全球,
還成為香港兒童的「玩具」!

在地鐵, 在巴士, 在餐廳
每次看到幼兒在玩,
我就難過得幾乎要掉眼淚

十多年前,
孩子還沒有出生,
我和先生的家人在英國的郊野散步,
突然間, 有一個影子在我眼前掠過,
他們幾個人立時凝神摒氣,
面面相覷了幾秒鐘後,
連聲驚嘆,
七嘴八舌的討論那黇鹿(Fallow Deer)的形態, 顏色等, 尤其是牠的鹿角。

我張大咀吧愕在那兒,
我只覺得一個影子飛過, 而他們卻看到鹿的斑點構圖和鹿角的形狀, 互相比對之後確認是一頭黇鹿!

知道我在驚嘆他們的眼力, 而不是鹿的美麗後,
英國老爹和藹說: 「親愛的, 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

這一天開的「眼界」,
令我後來在育兒路上,
深深體味這「與生俱來」的天機。

「與生俱來」, 皆因「從零開始」。

幼兒初生,
第一聲哭喊, 第一團大便, 第一次洗澡, 第一次穿著……
每一天, 他都在經驗無數的「第一次」。

他的腦袋還很小,
要到二十一歲才稱得上發育完臻,
早年的他, 是個接近動物性的純感知體, 
爾後,
他的「第一次」不斷堆疊, 成為經驗,
而每一個感官體接收的「經驗」, 都會觸動腦神經的迴路,
逐漸建構成日後的認知和抽象理解能力。

「第一次」意味什麼?

「第一次」, 即是沒有塵埃,
兒童的世界, 兒童的眼睛,
如瑞士深山裏的湖泊,
晶瑩剔透,
他們「心水清」,
任何倒影, 都纖毫畢現,
相對的,
一顆沙子, 也能牽動連綿細遠的漣漪。

他「第一次」看到藍天,
當然很藍,
「第一次」看到白雲,
當然很白,
如同我們第一次戀愛,
當然很銷魂,
第一次駕駛,
當然很緊張。

兒童的視, , , , 味等等的感官「與生俱來」的敏銳,
因為是他們的「第一次」, 或者「第二次」「第十次」,
而我們呢,
談了二十場戀愛, 開了二十年車之後,
在打呵欠吧!

因為「心水」那麼清,
兒童眼睛裏的顏色, 耳朵裏的聲音, 咀吧裏的味道等
是成年人放大的很多倍,
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高濃度, 高分貝。

因為沒有塵埃沒有雜念,
兒童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靜心的 (meditative) 的專注狀態,
但也因為是高濃度, 也是高吸收,
所以專注不能太久,
當然, 你也一樣
不能長時間銷魂,
也不能長時間緊張.

是什麼讓世界瘋狂, 亂了套?
要不斷「刺激」兒童的感官, 而不是「滋養」, 「保護」?

電視電腦對兒童致命之處,
是極速和極量,
把本來需要幾年才能接收得了的感官高濃度刺激, 
幾分鐘內完成,
而且是在高專注高吸收的靜心狀態!

令我哭泣的是,
這世紀產物,
無論手指如何條件反射,
都會令腦波都進入催眠的假性興奮狀態,
讓意志力還沒有機會建立的兒童,
馬上成癮。

而受不斷強烈刺激的感官,
高速鈍化。

電腦兒童看遠山,
是黑墨墨一塊,
而我的英國老爹,
看到的, 是層次豐富, 賞心悅目的一千種綠色。

或者應該說,
電腦兒童連看的興趣也沒有,
當然更不會有從那黑墨墨一塊中,
尋找一千種綠色的「眼力」,「能力」和「耐力」。

感官殘廢, 沒有「能」「耐」,
如何學習?
如何做人?

我們不是天天聽到孩子說老師很悶, 上課很悶, 這個很悶, 那個很悶嗎?

老師最好穿著螢光衣
像猴子般
在的士高的音樂和燈光裏
在歌星演唱會升高升低的舞台上跳來跳去,
課室最好浮在雷射激光的地板上, 左搖右擺,
太陽要忽明忽暗,
月亮要忽高忽低。

這是我們給兒童programmed的世界不是嗎?
否則很悶不是嗎?

現代人,
即使沒有電腦,
感知已經夠刺激, 夠麻木, 夠殘障了,
感官殘障的父母, 
天天不自覺地大肆破壞感官敏銳的孩子,
這些年我在幼教的領域裏,
就是要面對這挑戰, 力挽狂瀾於既倒

然而,
突破了體積的平板,
連手指小肌肉還未發展的幼兒, 都能操作,
最戕害兒童的東西,
卻徹底的Baby User Friendly,
真是迎頭重擊!

能咀咒賈伯斯嗎?
不能,
這是時代的共業

但無論他在天國, 還是在地獄,
聰明的他,
肯定會驀然驚覺:
握著他的傑作起跑的孩子,
全輸。


3 則留言:

和楠楠一起時 提到...

Hi, long time havn't seen your message from both your blog and facebook.

How are you? Are you still in Australia?

Just worry about you?

Dr George 提到...

good passage. what is best for our kids, to develop their bodily function, or develop their body to our not so healthy society in the hope of earning more money, in future?

匿名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