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很經典,
「香港」 得一榻糊塗的 「香港經驗」 :
在紅館和羅大佑一起唱 「東方之珠」.
他用蒼茫卻又浪漫的歌詞,
五音分解和聲的優美旋律,
以及許多對香港命運的溫柔叩問,
才幾分鐘的萬人合唱,
就讓我這個香港人的身份和情懷,
終身確認 ...
你也許不知道,
香港九七回歸典禮,
TVB馬拉松式的新聞報導,
穿插的音樂背景歌曲,
是羅大佑的 "往事2000" .
一九八七年,
這個「黑色的叛逆者」 出走台灣, 輾轉紐約,
然後說 「找到香港這個介乎台灣和中國之間,
一個時空開濶的回旋空間」 . ( - 羅大佑)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 是一個 「修成正果的雜種」,
那時候的香港 「自我感覺良好, 喧嘩生猛, 敢為天下先」, ( - 陳冠中)
於是他決定在香港開拓他的音樂世界,
一直以來,
他常常在訪問中, 描述香港這個城市對他創作上的重大意義.
並把這一腔和香港人血脈共流的情懷,
化作這一首動人的 「東方之珠」.
叛逆,
如果沒有工具, 就只會剩下粗口,
沒有關懷, 就只會剩下頽廢,
沒有地圖, 就只會剩下迷失.
羅大佑的工具, 是他那卓絕的音樂和文字才華,
他的關懷, 是家事國事天下事,
他的地圖, 就是他不斷開天闢地的創作彊土.
他賦予流行歌曲一個全新的意義,
用魯迅那樣嚴肅的原因,
一把擔起社會批判和哲思的重擔,
證明流行音樂是可以十分文學的, 而且充滿承擔!
大部份的明星, 為了怕影響市場, 都會避談社會政治,
羅大佑相反, 他的宣傳訪問常常會愈扯愈遠,
要訪問他, 不可能用娛樂記者, 得請文化版的資深大將.
人到中年, 回頭看他年輕時的偶像,
總會覺得蠢得要命,
但對於羅大佑, 我從來不會,
我很迷他, 而且很認真地迷了二十年.
我最近很政治化,
在這個世事紛擾喧鬧的當下,
羅大佑的歌給我一種慈悲的安定力量.
匆忙的你,
再聽一次好嗎?
這一次是群星版,
一群台灣歌星從街頭滙聚到維多利亞港, 和聲高歌,
充滿對這個城市的浪漫祝福,
也請你細看那些大城小事的畫面,
羅大佑把它們串成一幅長長的香港畫卷,
任思緒流轉,
任往事紛飛...............
( 附 : 去年為了他和2位歌星去上海 :
上海日記 (之一) http://peanut9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15.html
上海日記 (之二) http://peanut9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0.html
上海日記 (之三) http://peanut9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5.html )
3 則留言:
擁有一個崇拜了二十多年的偶像,是長情。
喜愛政治,是熱血。
人到中年,既有長情,還有熱血,夫復可求,實屬可喜可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