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香港 輾轉台灣 情迷德國 沉澱澳洲 未捨英倫
看一次花開
等一次花落
一個香港人的隨風脈動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通識害港孩

幾年前, 商務印書館居然在我出入的太和村商場,
開了一間規模不小的書店,
我感動得幾乎要掉眼淚,
所以每次回香港,
無論如何都要去光顧,
為香港虛弱的文化氣息,
貢獻一點銀兩.

上星期, 我又興沖沖的步入書店,
但門口正中央的一大疊 "通識救港孩",
把我嚇得快要昏過去,
黃明樂小姐的 "港孩" 洛陽紙貴,
她為香港小孩把脈問診,
家長們個個為孩子對號入坐,
於是, 拯救港孩成為黃小姐的矢志,
續集 "通識救港孩" 開葯處方.

不過, 通識是什麼?
港孩是什麼?

當教育局2004年發表第一次諮詢稿時,
已有不少專家學者提出非議,
尤其是最前線的教育工作者,
但一眾閉門造車的官員,
還是全力催谷護航,  
並投放三億元進行師資培訓.
(小班教學卻嫌貴 !!!!)

通識教育 (Liberal Studies), 本來是一個"補足性"的科目,
即是大學教育因為專門化,
學生往往缺乏專門學系以外的一些重要知識,
(尤其是理科生的人文素養)
通識教育希望培養學生對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
建立多角度思考,
能夠自己建構知識....云云.  (註)

不過, 主事教育改革的高官們,
和絶大部份香港家長的心態一樣,
"培養要趁早" , "起跑要趁早", "銜接要趁早",
因為"執輸行頭, 慘過敗家",
所以幼稚園小學化,
小學中學化,
把通識下移到高中,
甚至初中, 小學, 幼稚園,
"通識" 變成一條救命草,
一貼靈丹妙葯,
拯救港孩於水深火熱之中!

這幾年, 我用演講口誅, 用文字筆伐,
喉乾舌燥的,
就只是想說明一個三歲小孩都會懂得的道理:
"人類身心靈的發展是有階段性的",
人類的兒童成長階段,
是所有動物中最長的,
整整20年,
佔生命周期三分一至四分一.

意思是什麼呢,
就是小孩的身體, 智能, 心靈的發育,
是要一步一步整合, 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建構,
面對小孩,
就是要在 "適當的時候, 做適當的事" (Do the right thing at the right time).

孩子成長的過程,
就是一個慢慢 "進入世界" 的社會化過程,
像一個漣漪,
孩子是中心, 一波一波的瀰漫開去,
感情上如此,
智性的發展, 也是如此,
道理"一字咁淺".

幼兒首先要認識, 要探索的,
是自己的身體,
然後是最親近的家人, 他周遭的環境.
他要認識的世界,
是一個他能夠用眼, 耳, 口, 鼻, 觸等各種感官直接參與,
充滿發現和驚喜的 "具體世界",
抽象概念的思考能力,
是要進入青少年階段才會發展出來的,
而且 必須要建立在這個具體世界的認知上,
到了大學, 這個能力就要圓潤,
為踏入社會, 貢獻社會作出準備.

一個小孩如果沒有經驗過小種子發芽, 灌溉成長的美妙,
你如何去和他討論地球溫度暖化, 糧食不足的宏大議題呢?
這些抽象的東西,
和他毫無關係. (也不應該有關係)
大學生對社會對世界漠不關心,
正正就是孩提時代, 沒有用五感去直接感知世界,
透過發現的驚喜和感動,
導誘出探索社會和世界的熱情, 和能力.

我們的港孩,
在畸形的教育框架和父母的無知中,
從來都不曾和他周遭的環境,
建立過任何的具體經驗, 情感連結,
試問,
你又如何令他們 "用多角度的思考, 關心世界"?

這混帳的通識教育,
對小孩子連最基本的認知也沒有,
倒果為因,
偏偏人人隨歌起舞,
黃明樂小姐受的是新聞工作訓練,
正中下懷, 於是把邏輯巔倒,
把 "病原" 變成疫苖注射,
"通識救港孩" 一書承接 "港孩" 的熱賣,
必定被家長教師們奉為圭臬
真是大難臨頭, 嗚呼哀哉!

洞見, 來自細膩的感情發現,
關懷,  來自審美的追求,
拯救港孩,
不是要他們去討論 "如何確保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方向" (註),
而是讓他們看花, 看松鼠 , 看生命...
看真實的, 生動的, 生意盎然, 生機煥發的美麗世界.

人, 是靈性的動物,
是外在和內在互為表裏的動物,
是孩提時代和成年時代互相呼應的動物.

老天, 你們懂嗎?!


(註: 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2004, 2005)
.

1 則留言:

Bruce 提到...

Well s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