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香港 輾轉台灣 情迷德國 沉澱澳洲 未捨英倫
看一次花開
等一次花落
一個香港人的隨風脈動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一個月的風流

生存....就是適應.

當我每天經歷:
HK$85 (NT$340)  的廁所費,
HK$5 (NT$20)  的超市膠袋費,
HK$180 (NT$720)  幾公里的計程車費,
HK$80 (NT$320)  一天的行李箱寄存費 .........  這種種對錢包和心臟的不斷打擊時.

在劍橋市郊一個偉大古堡的入口,
當我發覺大人的入場費是26磅, 小孩19磅時,
已經可以氣定神閒, 從容不迫地,
掏出兩張50磅紙幣,
而臉上沒有像剛受人非禮的那種驚愕蠢相!

當然,
對於一個香港台灣人來說,
這種適應慘絕人寰,
而其中一個加速我這種適應能力的,
是英磅這種麻煩頂透的貨幣.

坦白說,
英磅很...白...痴...,
(禮貌一點的說法是: 很古老)
1英磅有100個便士,
我每天的咖啡錢或酒錢,
有時候是£1.90, 有時候是£1.99, 有時候是£2.99, 有時候是£2.49,
才逛個街, 口袋就會多了幾噸重的銅板,
但要這個1p銅板變成1磅, 要100個!
所以這些1p, 很明顯是個窮極無聊的東西,
它存在的所有意義,
就是為了那個他媽的9字!

我對這個世界有許許多多的困惑,
其中一個,
就是這個9字的環球銅板惡夢,
£1.99的咖啡就是比£2平便一些? 好喝一些?
99磅和100磅的1磅差別還有點意義,
這1p真是見鬼!

旅行,
免不了會把幣值算來算去,
我因為住台灣久了,
所以腦袋就像一部失靈的計算機,
台幣港幣兩邊跳線,
十分混亂,
加上英磅這個p problem,
吃個飯就跑出一堆加減乘除的計算題,
好不討厭!
而且天天芝麻綠豆小氣巴啦的算來算去, 真是敗興到家,
所以, 用完歐元, 開始用英磅便士時,
我就徹底投降, 完全關機,
多少磅多少p都去他的.

我知道我知道,
這種適應力絶對不是好東西.

我知道我知道,
這種適應的下場是:
一個月的歐洲風流,
一年的勞苦折墮.....


1 則留言:

Janet Wong 提到...

that surely is marketing trick: "玩心理"